
孩子性格太倔,也不知道怎么成这样的
我家孩子太内向了,愁的很
对于孩子性格的养成,很多父母刚开始可能会忽视,但随着孩子长大了,性格特点会越来越明显。
当意识到要引导的时候,已经错过了性格养成最佳年龄段,基本不可逆了。
有句老话说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可见,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性格培养是很重要的。
但性格培养的关键期是什么时候呢?
一般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是0-12岁,6岁之前最关键,而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决定了孩子的性格。
智慧的父母,懂得抓住性格关键时期,尊重孩子,慢慢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和品质,而不是逼出来。
尤其下面这四件事,千万别逼孩子做。
01
逼孩子外向
“这孩子哪都好,就是内向了点。”
内向的孩子,似乎一直被默认为是一种性格缺陷,一种“上不得台面”的次等人格。
所以,有很多父母烦恼不已,甚至为了改造孩子,使用雷霆手段。
浙江某个火车站里人流密集,一个男孩孤零零的哭泣,身旁没有任何大人陪伴。
民警觉得奇怪,就上前询问,可孩子却不肯吭声。
后来,男孩终于开口了,原来是爸爸把他带到火车站,并且“扔”下了他,目的是为了练练他的胆量。
据男孩妈妈说,孩子性格一直比较内向,在学校也不爱跟同学说话。
父亲想必是恨铁不成刚,才用了这么激进的方法,希望陌生的环境,能够刺激孩子的改变。
然而,内向就一定代表着缺陷,需要费力矫正吗?
100年前,心理学家卡尔·荣格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。他指出:
内向和外向“两种性格没有优劣之分,只是他们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而已。”
外向的人通过社交获取能量,内向的人能量来自内心,更习惯安静和独处。
换句话说,外向和内向,都只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。
作为父母,学会接纳和欣赏,我们才能看到属于内向孩子独特的光芒。
02
逼孩子坚强
之前看到有一位家长分享
孩子在学校不小心划伤了手,回家后却什么都不说,原本简单处理就能好的事,最后竟然拖到红肿化脓。
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处理,是既心疼又懊恼。
孩子为什么不开口。
也跟从小的教育有关,这位家长从孩子小时候,就告诉他,要坚强,尤其男孩子不许轻易哭。
时间久了,孩子果真坚强很多,不再掉眼泪,但也更不愿意跟家里人分享自己遇到的事。
每个表露脆弱的孩子,都是真实而可爱的,他们的内心毫不设防。
父母的接纳和鼓励,能够帮助他们修复伤口,重新振作起来。
唯有这种在抚慰和爱中,滋生出来的坚强,才能够支撑着孩子带着脆弱,也能够勇敢前行。
相反,如果家长逼迫着孩子坚强,不许哭,长此以往,孩子的情感就会被压抑,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。
长期积攒下来的情绪,会久久停留在孩子心里,总有一天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。
一个孩子未来的性格,往往藏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。
孩子的心灵是有吸收性的,有时候,父母的方式,可能会改变孩子一生的性格。
03
逼孩子分享
在生活中小编看到这样的场景:
孩子新买了一套恐龙玩具 ,旁边的另一个小朋友盯了半天,说:“你能给我玩一会嘛?”
这时候,孩子却拒绝分享。
作为家长可能会疑惑,为什么孩子不爱分享,是自私吗?
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,6岁前的孩子也不应该被大人贴上“自私”、“小气”的标签。
分享应该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,但孩子如果年龄小,不懂得分享的意义,家长就不能强迫孩子进行分享。
蒙台梭利博士指出,孩子2岁后会进入自我意识敏感期,能够区分“我的”和“别人的”含义,拥有了物权意识。
孩子的物权敏感期是一种正常心理现象,在敏感期他们会产生明显的“以我为中心”的意识。
往往是从“我”出发,什么都是我的,没有分享的概念。
引导孩子分享是有必要的,但要知道,分享是发自内心的意愿,而不是靠“牺牲”孩子的幸福去委屈孩子。
02
逼孩子听话
面对孩子的淘气、不听话行为,很多家长都会来一句:
“你再不听话,我就生气啦”。
家长肯定在想,孩子知道我生气了就会乖乖地听话,但是,事实并非如此。
带着情绪管教孩子,这样做的后果,其实“杀伤力”非常巨大。
教育届的专家曾经这样说过:
如果父母经常对6岁之前的孩子说“我生气了”,会让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。
父母长时间带着情绪教育孩子,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,甚至变成讨好型人格。
经常发脾气的父母,孩子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儿去。
把随意宣泄情绪当作控制孩子的手段,这注定了孩子不会有一个开心的童年。
养育孩子的路很长,同时也很累。
要让每一位父母都做到完全不发脾气很难,但是起码要做到把情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。
高情商的父母,和孩子讲话,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;
即使在生气的状态,也会等自己冷静下来,再平和、理智地和孩子讲话。
听懂孩子的话,少说消极的话,多说积极的话,父母的好情绪,会影响孩子的性格。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一言一行都决定着孩子的成长轨迹。
养育孩子,最忌过犹不及。
就像蒙台梭利博士说,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,不仅影响他一生,甚至决定他一生。
来源:一天一个早教亲子游戏
声明: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
邮箱地址:info@chinayoujia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