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
中国幼教网
vip1
发布时间:2022-07-27
关注

哎呀我们家孩子胆子太小了怎么办啊?

是啊,看见陌生人一句话不敢说

在游乐园人家都爬上爬下打成一片,他不敢说话就一个人玩海洋球,怪心疼的……

这是我们在家长们准备接孩子时,最常听到的“吐槽”。不排除有些宝宝天不怕地不怕,但更多的是害羞、腼腆、胆小的宝宝们。
孩子以后“闯不出去”可咋办?
孩子内向还是胆小
为什么?
内向和胆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,千万不能混淆。下面这张图你一看就明白:
而且不只是身体、大脑,一个人的性格脾气也和先天基因有关。有些孩子天生慢性子、说话声音小,有些则初生牛犊不怕虎的,这都和基因有一定关联。
父母们要了解孩子先天的个性,不要着急给孩子贴标签,默认孩子就是胆小或内向。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观察孩子的情况,再“对症下药”。
内向的孩子
有问题吗?
我们首先要说明,内向和外向,只是不同的性格特征。全世界的家长们似乎都有这个误区:内向性格的人,以后容易吃亏。
他们总是认为,外向的人更加“吃得开”,善于交际。交朋友、融入集体更快,这的确是外向人群的优势,但不代表内向的人就会因此吃亏。
历史上著名的人物,比如爱因斯坦、鲁迅、卓别林这些各领域的大师,在私下里都是非常内向的人。甚至我们敬爱的邓小平总理,根据其亲人回忆也是一个沉默寡言、性格内向的人。
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内向,作为家长你要做的不是改变他,而是接纳、保护、认可他的与众不同。
胆小怎么办?
我们今天主要说的,就是孩子胆小的问题。
畏首畏尾、胆小怕事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说,都不是褒义词。如何锻炼孩子的胆量呢?首先搞明白一点:

1

孩子都在怕什么

0-6个月:高分贝的噪音,突如其来的声响,身体陡然失去支撑;

6-12个月:不熟悉的人和陌生的环境,抗拒浴盆,对洗头洗澡反感;

1-2岁:分离焦虑,害怕离开妈妈,害怕一个人在房间玩耍、睡觉;

2-6岁:对想象出来的东西的恐惧,如想像中的怪兽、强盗、医生等,面对新环境表现得紧张谨慎,因为害怕孤独,担心有危险;

6-12岁:害怕死亡,所以对身体损伤和自然灾难会大惊小怪,特别宝贝自己的身体,一受伤就容易哭泣。

可以看得出来,孩子害怕的东西和他的认知能力、想象力发展是同步进行的。
比如1岁以后,当孩子充分了解水、认知水的相关特点后,怕水怕洗澡的问题就会消失;
相反,当2-4岁以后,孩子想象力特别发达时,他会产生想象恐惧:害怕一些不太可能会发生的事情:比如雷劈到自己的房间、床底下黑暗处有怪物、大鸟进来把玩具抢走等等。
所以家长要理解:孩子胆小是伴随着生长发育同步而来的正常现象,说明孩子正在长大。
面对孩子的胆小,家长要有耐心,不能随意责怪孩子,更不能随意贴标签。
孩子怎么会怕呢?
这里主要是和父母的一些错误做法有关。我们列举了中国式家长常见的一些雷区,希望大家看完以后能够转发让更多的人“避雷”:

1

保护得太好

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独生还是二孩,都是家长们的掌中宝,总是害怕孩子受伤、受挫折。
但我们的害怕,会“传染”给孩子。比如:

不要玩泥巴,刚买的新衣服又弄脏了!

千万不要靠近狗狗,要是被咬了就完了!

不行,跷跷板太危险了,你不能一个人玩!

在你看来,你是保护了孩子的安全。但也摧毁了孩子的探索精神。
孩子潜意识里会认为泥巴、狗狗、跷跷板都是危险的东西,以后所有的东西他都不敢尝试了。

2

吓唬孩子

你不听话,你妈妈就不要你喽!

不吃菜的话警察叔叔就来把你抓走了哦!

不可以乱跑,外面有大灰狼!

孩子的胆小,很多时候都是家长一手造成的。你说的每一句话,孩子都会当真,从而没法判断自己的行为会不会招来危险,因为在父母的口吻中,感觉一切都很危险。
最后造成的结果,就是“感觉做什么都有危险,那就干脆什么不做最安全”。

3

强迫式家长最可恶

这种常见于过年过节期间,逼着孩子表演的父母。

给大家唱首歌/跳个舞

你不是喜欢那个什么吗,给大家表演一个

苹果怎么说?香蕉怎么说?刚学过,快给叔叔说一个……

这种行为,往往产生两个极端:对于天生表演欲旺盛的孩子,当他表演成功时会非常有成就感,整个人都会更加自信、优秀;
对于天生胆小,或者内向腼腆的孩子,表演这个行为本身就是违背天性的,成功了也不会鼓励孩子变得大胆,失败了甚至可能产生自我怀疑。
我们反对强迫孩子表演,因为这除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,没有任何好处。
更严重的是,每一次家长强迫或命令孩子时,孩子就会失去一次选择的机会。长此以往,他不知道什么行为能做、什么不能做,总是害怕做得不好就让家长失望、生气。
怎么让孩子
“胆大妄为”起来?

1

接受孩子的恐惧

我们听多育儿金句,今天给大家说说“育儿警句”。当你说出下面这些话时,孩子的心里的警灯就会亮起来:

这有什么好怕的?

胆子这么小,你还能干嘛?

你啊,在家里像条龙,一出去像条虫!

男子汉怎么能怕这个!丢不丢人!

说过这句话的父母,请你们想象下面这个场景啊:

你去银行,被劫匪劫持了,手枪就顶在脑门上,同伙还有一把刀架着你脖子。面前所有的警察叔叔们把枪口齐刷刷朝向你这边,感觉分分钟会有一场枪战……

 

这时候,谈判专家来了,拿起扩音喇叭就对你说:“这有什么好怕的?胆子这么小你还来什么银行?你啊,在公司像条龙,被劫持就像条虫!这么大人了还怕这个?丢不丢人……

懂了吗?
孩子本身就害怕,心理状态极度紧张。当听到父母说这些话,他的压力会前所未有的大。你可以这样说:

宝宝害怕吗?爸爸也觉得有点吓人。

妈妈会陪着你的,怪兽来了妈妈挡住它!

可以试试看噢,外面没有大灰狼的!我保证!

宝宝不哭,爸爸打针也害怕疼,但是你看爸爸不是好好的吗?对不对?

父母要做的不是增加孩子的压力,而是认可、理解、体谅孩子的恐惧,这样做才能为他分担恐惧。

2

帮孩子把恐惧画出来

画笔是克服恐惧的好帮手。当孩子怕狗、怕打针、怕鬼时,你可以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里,让孩子把想象中的怪兽画出来。
这么做有三点好处:

第一,孩子把怪兽画出来是一个具象化恐惧的过程,对于看得见的东西,恐惧自然会减少;

第二,画画本身是一个能宣泄情感的手段,通过画画孩子能释放恐惧带来的压力;

第三,画出来以后,可以鼓励宝宝继续创作,比如画一个勇士来击败怪兽,或者我们把怪兽挂在墙上,对它扔纸团来“攻击”它,帮助宝宝战胜怪兽。

3

放心去飞

才能勇敢地去追

家长要学会放手,鼓励孩子去探索,不仅如此,还要问问孩子探索过程的感受、心得,帮助他强化这种探索带来的快乐。
只要不违反规则,所有的探索都是被允许的。即使受伤、弄脏、走弯路,也都是探索的收获,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校正能力。
 
 
来源:一天一个早教亲子游戏
声明: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 
邮箱地址:info@chinayoujiao.com
1224
0
0
分享
评论
(0)
0.040387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