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
中国幼教网
vip1
发布时间:2022-07-20
关注

我家从来都是“定规矩做事”的,时间管理方面也一样,我们做事都有个时间表,规定好了什么时间就该干什么事,可这个时间表对孩子来说,作用不大,他经常会做事超时——比如吃饭总是很慢,拖拖拉拉的……总是没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,请问我该怎么让孩子有时间管理意识呢?

想要解决孩子缺乏时间管理意识,那就先来看看:
孩子为什么
总是磨磨蹭蹭的?

1

 缺乏时间概念

首当其冲的原因是缺乏认知。成年人对时、分、秒有明确的概念,而孩子们却不然,他们可能很聪明,能认出钟表上的时间,却无法理解时间背后是什么含义。
举个例子:宝宝缺乏时间概念,并不会像大人一样觉得晚上12点很晚了,入睡时就会磨磨蹭蹭。
正因为时间概念模糊,无法理解时间上的“快”和“慢”、“早”和“晚”,所以缺乏紧迫感,认为“一切都可以慢慢来”。

2

 天生慢性子

我们不得不承认,除了后天,先天形成的性格也是影响孩子时间观念建立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有些宝宝天生就“气定神闲”,无论外界发生什么变化,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行动轨迹。这其实并不算缺点,因为这样的孩子往往性格都更加“稳得住”,做事也会更专注、更有条理。
但当孩子走进学校、走上社会时,这种性格的弊端就会浮现——无法跟上周围的节奏,对适应新环境也可能会有压力。

3

 父母糟糕的“榜样”

孩子在3岁之前,几乎就是父母的“翻版”,家长如何表现,孩子一定会有样学样。有些家长自己做事时就喜欢拖到最后一刻,如果没有deadline甚至会一直拖延下去。
这种行为模式会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,孩子也会和你一样做事慢吞吞,甚至丧失自觉、自律的潜能。

4

 包办式家庭

孩子吃饭磨蹭,家长就喂孩子吃;孩子的东西乱扔,家长就跟在屁股后面收拾;不愿意去洗澡,家长就拧热毛巾擦身子完事……
这种包办式的做法,等于是在告诉孩子:这些事情你不做也没关系,会有人帮你做。如此恶性循环下,孩子就会形成依赖心理,且自主能力很差。

5

 单纯的不喜欢做某些事

说完家长,我们再来看看孩子。
如果你的孩子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雷厉风行,但在你要求他做一些事情的时候,就极尽“磨洋工”之能事的话,那就说明孩子可能真的不喜欢做某些事情,或者提不起兴趣。
家长坚持要孩子去做,而孩子不想做这件事,他就只能选择拖延或敷衍了。

6

 缺乏自信心

有时候孩子并不是做事慢,而是不敢放开手脚。缺乏自信的孩子在做事情时的一大特点是会犹豫不前、思前想后。
孩子会担心这件事情“万一做不好”的话会被爸爸妈妈批评,自然就会放慢自己的步伐。
尤其是当家长进一步催促时,压力更大、做事更慢。
6大方法
培养孩子健康时间观
家长们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能自律自觉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、做事效率高的话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——

1

建立认知

首先告诉孩子,时间的概念。带着孩子观察秒针转动60秒,然后告诉宝宝,这60秒的时间过去了,而我们可以用这60秒喝一杯水、收拾一个玩具等等,但如果浪费了就找不回来了。
然后通过图书、动画等方式告诉宝宝,一天中有多少时间。太阳和月亮是我们以前判断时间的方式,月亮升起就要睡觉,太阳升起就要醒来;太阳升起一会儿要吃早饭,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候就要吃午饭,太阳快落下就是吃晚饭的时间等等。
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知识,宝宝才会建立起一个新的概念,才能更好的掌握时间观念。

2

制定适合宝宝的

每日时间表

研究发现,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有不同程度的注意力集中能力:
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年龄段,制定不同的每日时间表。让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的注意力节奏,做事更有效率。
比如一个4岁的宝宝,亲子共读、阅读绘本的时间就要尽量设定在12分钟左右,不要超过15分钟。每隔15分钟,结束当前手中的“工作”时可以休息一会儿,或换一个别的项目;
再比如一个9岁的孩子,你需要他写1小时的作业,那么就可以设定为每隔20分钟休息5分钟。一旦超过20分钟的话孩子的注意力容易涣散,学习效果反而不佳。

3

帮助宝宝分清主次

统筹能力是数理思维、逻辑思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。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统筹方法。
举个例子:微波炉加热午饭需要5分钟、上厕所需要2分钟、打印文件需要3分钟。你会怎么安排?
绝大多数成年人的做法就会是①加热午饭②打印文件③上厕所,最后回来的时候文件打印好了,午饭也热好了。
但孩子暂时还没有统筹能力,无法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,来决定做事的优先级。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规划,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更重要、哪些事情可以等一等。

4

节奏分明

有些家长喜欢把孩子的一天都安排的满满当当,认为这样孩子也可以成为一个有规划、有条理的人。其实不然
在2-6岁的孩子们是需要独处的时间的,家长务必要给孩子的生活“留白”,这段时间孩子想做什么做什么,什么都不做也可以。
只有忙碌和空闲的对比,孩子才能意识到时间的珍贵,并在做事时更加有效率。

5

闭嘴,不要说“快一点”

家长们有时要学会“闭嘴”,即使你再着急、再恼火,用言语反复催促孩子,大多数时候只会取得反效果。
如果孩子做事磨蹭,不肯开始的话。家长应该帮他做好准备,温和地提醒他现在的时间,比如“很晚了哦,外面已经很安静啦,现在是睡觉/洗澡/吃饭时间咯”等等。
如果孩子做事慢,家长在耳边一遍遍催促,只会让孩子压力更大,做得更糟糕。这时正确的做法是营造一个安静、平静的空间,用温柔的话语或肢体动作鼓励孩子。“别心急”永远比“快一点”更让人有力量。

6

让孩子自己去安排

我们让孩子掌握时间观念、培养时间意识的目的就在于,让孩子学会时间管理,规划好自己的时间。
对于4-6岁的宝宝,完全可以让他用图画的形式来试着规划自己的一天。周末的早上起来,可以抽出15分钟,和你的孩子一起决定今天做哪些事情。
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有操控感,就会有更良好的管理时间意识。一旦宝宝自己做了一张“规划”,他会很重视,执行这个规划时甚至比你还严格。
最后在一天结束的时候,和孩子回忆一下今天做了什么事情,用了多久等等,强化效果。
 
 
来源:一天一个早教亲子游戏
声明: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 
邮箱地址:info@chinayoujiao.com
1238
0
0
分享
评论
(0)
0.043376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