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
中国幼教网
vip1
发布时间:2022-07-20
关注

即将毕业的大班宝宝现在面临的就是幼小衔接的教育问题,事实上,从孩子们走进幼儿园那一刻起,我们就开始潜移默化的对孩子们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了。

对于大班宝宝,我们从三个方面进行衔接,家长衔接、课程衔接以及心理衔接,扣好这三个“环”,认真做好大班向小学的过渡。

首先是家长衔接。大家都面对这样的现实,进入大班以后,家长特别焦虑,幼儿园所学的内容,能不能应对马上就要来到的小学的面试……这些焦虑都可以理解。我们希望的是,让更多家长信服幼小衔接不等于提早学习学科知识,但有时候我们的苦口婆心,包括专家的引领,都不如家长之间交流有效。每学期9月底10月初,我们向刚刚毕业的那批家长发出邀请,希望他们来谈谈幼小衔接究竟是怎么样衔接。这样做有三个好处:第一个与过来人平等交流,能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。第二,在交流中,家长肯定和理解了乌南幼儿园衔接交流工作。第三个好处,在于培养正确的择校观,因为这些家长在孩子毕业之后,选择是多元的,有去公办的、有去民办的,包括国际连锁小学的。这些现身说法的家长会很客观地评定孩子在这些学校当中的感受,给与会家长一些思考的空间,那就是什么才是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。每次活动之后,家长都说受益匪浅。

其次是课程的衔接。幼小衔接阶段,其实重在发展孩子各种各样的能力,包括学习基础素养,如社会适应度等。在大班5、6月份的课程,我们会把午睡的时间逐步缩短,会增加集体活动的课时量,我们要培养孩子三个关键点,第一是任务意识,第二是时间观念,第三个规则意识。在这些当中,逐步帮助孩子形成迎接新环境新挑战的能力。

第三个衔接是心理的衔接。走进童心,消除顾虑。我们今天说入小学的问题。大人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是怎样想的?前几年乌南幼儿园做过一项调研,问了孩子们两个问题。第一个问题,你为什么要上小学?努力型的孩子只占三分之一,他想学知识,他想认很多字;兴趣型的孩子也占三分之一,这就是孩子的天性,对什么事物都是好奇的,他认为小学是一个好玩的地方; 还有一些孩子是无奈型的。再来看第二个问题,对小学的担心,五分之三的孩子都担心自己的学习,还有五分之一的孩子担心的是生活和社交问题……形形色色的回答当中可以看出,由于过多被家长等周围环境提及、强化,“小学”这个字眼已在不同的孩子脑中留下不同的初步认知。乌南幼儿园每年都会组织孩子参观小学,参访小学相关人员,和小学生一起上课,体验下课十分钟等等多种形式的活动,让他从心理上予以衔接。我想,对于小学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的接受,这是全社会需要思考的。

 

 

来源:幼儿园教学与管理

声明: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 

邮箱地址:info@chinayoujiao.com

1252
0
0
分享
评论
(0)
0.039113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