V
中国幼教网文字编辑
vip1
发布时间:2022-07-18
关注
前阵子约朋友一起带孩子出去玩,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。

她家孩子啊,在家的时候别提多横,稍不顺心就对我们大呼小叫,动手打人的时候都有,简直是“小霸王本霸”。

谁知道等出了门,在陌生人面前大气都不敢出,直往妈妈身后躲,怂得呦,不忍直视。

难怪朋友总是恨铁不成钢的跟我吐槽自家孩子:

被别人抢了玩具都不知道要回来,回家了倒好,发脾气闹着让我给他要去。

看着拽着妈妈手,紧跟着往前走的孩子啊,我算是见识到了,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嘛。

家里横得跟什么似的,一出门就怂得不行!

朋友直到现在都不理解,孩子怎么会变成这种性格呢?

殊不知,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,多半和父母脱不开关系。

 

“窝里横”,源于父母的溺爱

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,大部分“窝里横”的孩子,身边都有溺爱的父母。

比如,妈妈不给买新玩具,孩子嚎一嗓子,赶紧过来哄着买去;

再比如,爷爷被呼来喝去的,妈妈刚想说孩子两句,爷爷倒先挡在前面护着。

这些场景是不是都很熟悉?

有多少父母打着“疼娃爱娃”的旗帜,无条件地对孩子妥协,到后来就变成了溺爱。

这些溺爱孩子的人啊,其实正是孩子“窝里横”的目标。

孩子小是小,可比猴都精,早就学会“看人下菜碟”了。

在一次次的妥协中,孩子早就摸清了大人对自己的宠爱,和对自己行为的底线。

越妥协,孩子越知道哭闹可以达到目的,谁最溺爱,孩子对谁越放肆。

所谓的“窝里横”,不过是孩子仗着宠爱有恃无恐的撒野罢了,时间越长越霸道,俨然变成了一个脾气暴、不讲理的小霸王。

归根结底,父母的过度溺爱才是养成孩子“窝里横”性格的原因。

所以啊,要想培养一个在家乖巧可爱的孩子,咱们为人父母,首先就要停止溺爱。

别总想着孩子小,不懂事,得让着他,这反而会害了他,往往越关键的时候越不能妥协。

我们就该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大人来沟通,该说“不”就说“不”,把握好原则和底线,才能避免孩子“窝里横”。

 

“外面怂”,源于父母的保护

如果你身边有“外面怂”的孩子,那他身边肯定有“事事包办”的父母。

就拿前文说到的我那位朋友来说吧,光我了解的,她对孩子的保护就已经到了过分的程度,都可以用密不透风来说了。

这里说到的保护,不仅是安全层面的,更是精神层面的。

举个例子:

每逢她带孩子出门,必定是要把孩子牵在身边的,要是孩子想和小朋友们一起玩,她会先过去询问,并且全程陪在身边玩耍……

说到这里,相信大部分妈妈都意识到了问题在哪儿:整个过程,其实孩子是没有任何表态的。

朋友的出声询问,看似是替孩子解决了问题,实际上呢,剥夺了他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;

而朋友的全程陪伴,看似是保护孩子,换个角度也阻碍了他和小朋友们的交流。

很多“外面怂”的宝宝,之所以看起来胆子小,就是因为从来没有独自处理过问题,更没有在社交方面有过什么锻炼。

甭管孩子在家哭闹还是耍横,这起码是他自己领悟出来的社交方式,到了外面,他不熟悉啊,没了解啊,自然不知道怎么应对,只能怂怂地躲在妈妈后边了。

连我们,都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恐惧,更何况孩子呢?

追根溯源,父母的过分保护反而造成了孩子“外面怂”的性格。

所以啊,要想孩子在外活泼开朗,咱们在保护孩子的同时,还要学会放手。

不是越俎代庖地替孩子出头,而是鼓励孩子去感受外面的世界。

在环境安全的前提下,我们大可放心地让孩子去接触大大小小的圈子,支持他勇敢和小朋友们交流,以及做出自己的选择。

当孩子拥有了独立成长的空间,总有一天,他会慢慢摸索出正确的社交方式,学会如何快速融入新环境,越来越不怂。

 

父母也是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

当妈的一定听说过这句话:“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。”

很多妈妈在抱怨孩子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的时候,不如先看看自己,有没有做出类似行为的引导。

如果有,我不防一针见血地说一句:“孩子就是在学你呢。”

昨天晚上,我带儿子去楼下小花园玩的时候,看到了这么一对母子:

小孩看着2岁左右,拽着妈妈就往滑梯那里拖,看着很想玩的样子,妈妈可能是怕孩子摔倒,大声呵斥了声:“慢点!慢点!”

到了滑梯前面,已经有一群小朋友在玩了。小孩想加入又不敢,只能抬着头看妈妈。

遇到这种情况,你会怎么做呢?我反正肯定会带儿子上前去,让他问问的。

听之前这位妈妈的呵斥声,也是个敢说话的,我估计她肯定能给孩子多点鼓励。

没想到的是,这位妈妈的第一反应却是停下来,看着比小孩还纠结呢,最后还是不了了之,哄着孩子先去玩别的了。

有多少父母都是这样,对家人、孩子,表现出最恶劣的脾气,动辄大呼小叫、颐指气使。

但到了自己的社交圈子中,却不懂拒绝,不敢表达,甚至是卑躬屈膝。

这难道不也是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吗?

父母尚且如此,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,他们没办法理解太深,只会觉得:

在家可以肆无忌惮,在外边必须收敛情绪。

你看,孩子的养成,少不了父母的引导和教育,没有正确的引导,难道指望他突然开窍自我成长吗?

孩子表示:我可太难了!

很少有孩子天生胆小,大部分时候他们只是适应能力弱,离开了“舒适圈”就想逃避,等对外面的环境接触足够多了,对一般的社交足够熟悉了,照样和在家一样撒欢儿。

在这之前,还需要父母以身作则,别给孩子做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的错误示范,才好。

毕竟孩子身上,反映着父母的言行举止,想要孩子内外如一,父母就要先做到!

总有妈妈看着自家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的孩子,感慨:

要是在家乖巧可爱,在外活泼开朗,该多好啊!

每到这时候,你要知道,“窝里横,外面怂”不是孩子的本性,更多是后天养成的习惯。

孩子不会天生就是两面派,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。

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习惯,总而言之,和父母积极正向的引导脱不开关系。

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长成聪明识大体的美好模样!
来源:男孩派
声明:发表此篇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图片来源于网络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 
邮箱地址:info@chinayoujiao.com
1195
0
0
分享
评论
(0)
0.041114s